热点关注
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
湖北职院东区综合楼111-112-113室 工作电话:2868096
热点关注

作弊跳楼的中北大学生:不要想我,我不配!

点击数:2020-07-15 17:29:07 来源:

· 引言 ·

中北大学生跳楼事件

6月6日下午,山西中北大学软件学院大二学生时某从学校坠楼身亡。坠楼前,其正在参加一门课程的补考,期间被监考老师发现作弊。

教室监控显示,考场内未发生冲突。监考老师发现时某作弊后,让时某签署责任书以承认作弊,还叫来了学院院长,并将其作弊的信息发在了微信群里。

监控中还显示,时某在考场被发现作弊后,有长达“近20分钟的哭泣、无助和不安”。还有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,“那个孩子走的时候把头发挠的贼乱”。

时某在坠楼前,曾给母亲发微信:“妈,对不起。不要想我,我配不上。”

时某去世前给妈妈发的微信

· 01 ·

我的主业是读心理。作为同龄人,我对时同学的自杀行为感到惋惜。因此在这里写一些自己的看法。

据报道称,时某在考试之前阳光开朗。作弊被抓后,趴在桌上有近20分钟的哭泣,痛苦和不安。走的时候头发凌乱。

心理诊断上,一般把自杀分为非冲动性自杀和冲动性自杀。

中北男大学生自杀事件,大概率属于冲动性自杀

非冲动性自杀和冲动性自杀的区别在于:

前者一般是有预谋的;后者都是临时起意,而且常常容易后悔。就是俗话说的,兔子急了还跳墙。

考试作弊被抓,随后被要求签署责任书,承认自己作弊,并被发到群内。监考老师字画押和广而告之的方式,让时同学的身体产生了应激反应。

应激的时候往往有三种反应:害怕(Fright),战斗(Fight),逃跑(Flight),简称3F反应。

当我们感受到痛苦和难过时,恰恰是大脑在提醒个体这时候需要退缩和逃避

自杀的心理特征之一,便是我们无法忍受痛苦,看不到其他的解决途径,只有通过死亡,才能使问题了结。

根据我国的统计,在15-34岁的后浪中,自杀是第一位的致死因素。如果听到身边哪个年轻人去世了,大概率就是一时冲动导致的自杀。

冲动自杀的罪魁祸首不是个体,而是当时的情绪。

我们都知道,情绪是不是永恒的,是容易消退的。

所以有时候,一句话真的能救一个人。

· 02 ·

时同学是为了结束痛苦而选择自杀的。惋惜之余,我也不禁思考:

他的痛苦之源到底在哪?

在自杀之前,他曾给自己的母亲留言:妈妈,我对不起你。别想我了,我配不上。

两句话,要素很简单:妈妈,我对不起你

时同学在向母亲道歉。像极了太宰治的「生而为人,我很抱歉。」我读到了“我很愧疚”

别想我了,我配不上。与其说这句话是写给母亲的,不如说他在喃喃自语,为自己的一生打了个总结:“我不配”。

在死之前,时同学的愧疚感飙升到了峰值,自我价值感却跌到了谷底。

对他人愧疚,对自己不满。生而为人,我很抱歉了。因此,他选择结束了

“被嫌弃的一生”。

· 03 ·

我曾经在知乎写过一篇回答,探讨人们为什么会具有愧疚感。

我认为,愧疚感一般来自惩罚性的良心。

换言之,愧疚感是良心惩罚我们的方式,是个体对自己的道德谴责。

具有高度惩罚性良心的人,往往受到家长的严厉管教。这种教养方式具有一个核心信念:必须管住孩子的任性。

精神分析学家Alice Miller把这种严厉的教育观念称为“黑色教育”

中国的教育中,人们很喜欢用奖励和惩罚来教导孩子。

通过训斥孩子,将他们与其他人比较,使其产生愧疚感。这是广大父母擅长使用的“隐性惩罚”

通过比较和贬低孩子来控制行为的方式,是心理层面的“棍棒教育”。这类家长往往爱说,“你这么做,对得起我吗?”

孩子要么选择接受愧疚感,加倍努力地学习,取得优异的成绩;或者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取得学业上的成功,产生习得性无助感——一种无论怎样努力都注定失败的信念。

极端情况下,孩子会在这种愧疚和绝望中选择结束自己的一生。

前几天我看一篇文章,谈到中小学生感恩教育。

家长孩子一个盆,一边听着“教育砖家”的感人演讲,放着“感恩的心”,一边让小学生给家长洗脚,甚至号啕大哭,说着“爸爸妈妈,我对不起你们”。

某小学感恩现场

这不是感恩教育,这是操作孩子的愧疚感,来实现大人的愿望。

· 04 ·

新闻下,我也看到了一些不那么让人舒服的评论:截自网易教育页面新闻下的评论

我不为任何作弊辩护。还记得我在读大学的时候,期末考之前曾拉过一条标语:作弊已入刑。

我本科大学的高压线之一就是不能作弊,抓到直接开除。

根据监控,时同学把手机带进了考场,被监考老师发现了。

这的确属于舞弊行为,因为一般大学开考前,老师都会说,有手机的同学请上交。如果被发现藏了手机,至少是违反考场纪律。

其实这个东西可轻可重,全看老师怎么处理。重的,那就是作弊;轻一点就是违反考场纪律。

但这两项都不是我们对其进行人身攻击的理由。

法律亦是如此,只有符合罪行的处罚,才能体现法庭的公正。过重和过轻,都有失公允。

"如果按照一般的处理流程,即使是作弊也不应该当场宣布,而应该给学生一段缓冲的时间。"

作弊和歧视一样,会造成社会的不公平感。这就是人们厌恶他人作弊的心理原因。但问题来了,人的一生,谁没有做过弊?

在社会心理学中,当个体评价他人的时候,常会犯一个错误,叫做基本归因偏差

当我们解释他人行为的时候,往往会找内部原因,而忽略环境的因素。这比如我打王者荣耀的时候,当队友表现的不好,我就会说“彩笔,真的菜”,我会用他的个人能力去解释这件事,而很少会看到队友水平,他当时的状态,或者对手的情况。

而当我自己打的很菜的时候,我就会甩锅给环境。我会说,“垃圾队友”,“垃圾网速”。

人们很少会承认自己能力的不足,但对他人评价时,则会去找个人能力等内在原因。

因此有些人只能看到,时某自杀是因为心理承受能力不够。

这种现象在互联网上真的太常见了。人的倾向就是为自己辩护,甩锅他人。

因为人们需要守护自己脆弱的自尊心。

但当我们小心翼翼保护起自尊心的时候,是否可以高抬一眼,多想一想:

我们中的一小部分,正是因为没有守护住自己的自尊心,最后毁灭了自己。

时同学和我们做着同样的事,只是采取了错误的方式而已。

· 05 ·

刚才在知乎看到一篇回答里面提到,「后悔是最没用的情绪」。

我想说,没有无用的情绪

任何情绪,都产生于保护本体,适应环境的原始冲动。

如果后悔可以帮助反思自己,避免下次再跳火坑,那么后悔也是有价值的。

只是可惜,二十多岁的时同学,却再也没机会后悔了。

热点关注